本报合肥3月11日电(记者薛昌词)桃花潭,因李白《赠汪伦》诗中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而名闻天下。全国政协委员、著名文物考古专家罗哲文、谢辰生等人前不久实地考察安徽泾川桃花潭景区后认为,桃花潭景区自然风光保存完好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,亟应加强保护和规划。
桃花潭地处皖南青弋江中游,是黄山、九华山交接的枢纽,周围群山环抱,丛峦叠翠,潭面宽阔,水深数丈,清澈见底,潭岸边怪石高耸,千姿百态。这里气候宜人,自然资源丰富,景区周边历来文化、经济发达,孕育了一批名人雅士,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,至今仍保留规模庞大密集的古建筑群,古街、祠、阁、楼、塔遍及周围几个村庄。闻名全国的皖南三雕———石雕、木雕、砖雕在这里多且完整。查洛村原有各种桥108座,现仍保留20余座,有的桥很有价值。塔和庙,保存完整,里面尚有100多块宋碑,字迹非常清楚。扶风会馆,历史悠久,建筑十分考究,为其他地方所少见。改革开放以后,桃花潭景区游客如云,旅游业日益红火。泾县领导十分重视桃花潭环境保护,当地群众主动出力,乡镇成立了景区文物保护协会。但是,这些工作还是低层次的,不能适应桃花潭景区的开放开发,一着失误,会造成千古遗恨。
专家们呼吁,各级政府应对泾川桃花潭区进行高层次的科学规划,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,在经济上予以一定的支持,防止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破坏,让这一著名的风景区造福子孙万代。